又炸了!泰国F-16越炸越凶,中国远火开打,最终还是柬埔寨失算了 泰军第三轮空袭后,柬军在边境地区布设的远程火箭炮阵地再次暴露,AR-2发射车被摧毁的视频传遍外网。这不是一次战术失利,而是技术体系上的“降维打击”——泰方用的是F-16挂载的GBU-39,打的是没有空军掩护、也缺乏远程侦察支持的陆军阵地。 柬军方面回应说这是“有限损失”,但从部署结构看,这种“有限”是没有下限的。AR-2本身是依赖卫星制导、侦察引导、数字火控的成体系远火系统,不是拿来当前线常规火力用的。柬军却把它扔到第一线、还暴露在空域透明的地段,基本等于在给泰军提供“靶场训练目标”。 根本不是装备不行,是用法完全错了。 这种错误不是战术层面的问题,而是战略层面错位的结果。洪森现在面临的问题,不是怎么赢下这场仗,而是怎么用最小的代价,保住内部政权不被质疑,保住外部盟友的信任。这场边境冲突从一开始就是政治性的,不是军事性的。泰军打的是“点到为止”,柬军打的是“必须体面”。 泰方之所以不推进,是因为不想惹麻烦。他们不是要灭掉对面,而是要用最低成本,解决长期边境纠纷——也就是柬军在争议地区私建哨所、修路、挤占缓冲带的问题。之前几轮外交对话,柬方一拖再拖;到了6月底,泰方情报系统判定再谈下去就是白扯,于是选择直接军事清场。 清得干净,而且还相当“克制”。几次空袭,全都是打装备、炸空地,没人道灾难、没造成舆论翻车。这种干净利落的打法,正是泰军近几年模仿美军战术标准的直接成果。而柬军这边,用的还是老一套:把大杀器拉到一线,靠火力吓退敌人。问题是,对面根本不怕。 柬军试图用AR-2打击泰军集结点,但从公开信息看,这次12枚火箭弹发射的坐标,并未击中任何实质目标。泰军照常完成部署、进攻节奏未变。这说明什么?不是弹药失效,而是柬方根本没有制导链路——弹出去之后,靠地图、靠估算。这种“盲打”作战方式,在今天的空战主导时代,只能当心理安慰。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弹药库存。AR-2用的是122毫米和300毫米两种火箭弹,后者尤其昂贵,大多数国家一线部队都不会高频使用。据柬军内部知情人透露,柬方目前这批AR-2,是2021年引进的首批样品装,不超过两套,配弹极为有限。若每次都用齐射方式进行压制,对后续战备反而是消耗型负担。 打完之后,泰军第二天就再来一轮精准轰炸,节奏分毫未乱。洪森高层这才意识到:这不是“打给外部看”的仗了,对面是动了真格的。 柬方随即宣布调动SH-1卡车炮、KS-1防空导弹系统增援边境。但这种调动,意义极其有限——KS-1C系统本身依赖固定阵地部署,其搜索雷达、导弹阵位全部依赖人工维护和持续供电,在遭遇F-16这类高空精确打击时,几乎毫无反制能力。更何况,泰方还有鹰狮战斗机处于备用状态,一旦冲突升级,空军部署还可以进一步上调。 至于SH-1,是一款卡车炮,火力强、反应快,但根本不能对抗空袭。它顶多能打步兵阵地、封锁交通通道,但你拿它来部署在第一线“顶防空”,不啻于拿高射机枪打高超音速导弹。 洪森为什么还要硬撑?因为不能退。现在的柬埔寨正处在一个微妙的政治窗口期——中方刚释放一轮军援信号,美方在泰国那边有暗线介入,越南则在边境线悄悄增兵,老挝也不希望局势波及自己。如果柬军直接退让,就等于告诉外界:中方扶持的这条线不顶用了,那些靠近中国的安全合作项目,会立即被周边国家边缘化。 更现实的是,洪森要向内部交代。这不是一场军事胜负能决定的冲突,而是执政权威和民族叙事的双重捆绑。在柬埔寨,“输给泰国”在民族主义情绪中是不可承受的。这种叙事如果不加以管理,很容易被反对派操弄,动摇政权合法性。 而中国这边,也在观察洪森的表现。如果柬方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消极退让,会让“共同安全”的项目失去国际说服力。尤其是在南海、缅北、印缅线一带都不稳定的前提下,中国不希望失去一个边境方向的制衡点。 但问题是:洪森这套赌注,已经快用尽了。 AR-2被摧毁、SH-1正在暴露、KS-1C部署区域缺乏纵深缓冲,一旦泰军下一步扩大空袭范围,柬军很难不面临装备层面的“裸奔”。到那个时候,柬埔寨将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:自己不是输在军力不如人,而是输在认知落后、系统落后、打法脱节。 这不是一场常规的边境冲突,而是一次军事认知体系的硬碰硬。如果洪森还想靠堆装备解决问题,那就是把军队当祭品,把政权当筹码。 参考资料: 《柬军远程火箭炮反击失败,AR-2发射车被摧毁》新华社 《泰国F-16空袭行动细节曝光,打击目标直指重火力系统》央视新闻